两个“我”
【导读】我们当中很多人就是活于影子中的。他们无比欣赏着影子带来的趣味,感到万分地满足。认定着,他们找到了生活所谓的“真”。然而,他们往往满足于模仿影子所谓的“美”,很终忘却了自我。
1
柏拉图认为世界存在两个领域。一个是感官的世界,另一个是理型的世界。
他巧妙地运用一个神话故事形象的说明了这点。后代人称之为“洞穴神话”。
柏拉图假设人们在地下的洞中。他们背向洞口,坐在地上,手脚都被绑着,这样他们只能见到洞的后壁。然而他们身后为一堵高墙,墙后有人形的生物有过,手中举着各种形状各异的人偶。人偶高过墙头。墙与洞间的火炬使得洞穴后壁上留下明灭的影子。他们从出生起就这样一如既往地坐着。他们认为世界很好存在的就只是这些影子了。孰不知,他们身后的世界更美妙。
柏拉图借着这个神话,想要说明哲学家们是如何从影子的影像出发,追寻现象背后的真实的。
但从侧面,我们又不难看出:其实,这映射出了绝大数人的生活。
我们当中很多人就是活于影子中的。他们无比欣赏着影子带来的趣味,感到万分地满足。认定着,他们找到了生活所谓的“真”。然而,他们往往满足于模仿影子所谓的“美”,很终忘却了自我。
2
我喜欢寻找着一个宁静优美的地方。一个人。静静地。
任思绪随风飞扬。彼刻,可以听到,心在呼吸。
望着眼前那些充满绿意的小生命,我才发觉自己也是它们的一部分。我自信地称呼自己一声:“我!”
3
我们都会称自己为“我”。
不同的是,有些人的那个是“假我”,有些人的那个是“真我”。
“假我”乐于生活表象。
“真我”乐于精神内质。
有些人想在“假我”中做到游刃有余。
有些人则只想在“真我”中能够安然自得。
4
我们都有两个“我”。即“真我”与“假我”。
区别是,有些人习惯了用“假我”鞭策“真我”。而有些人则爱上了从“假我”中召唤“真我”。
5
许多人沉迷于“假我”,因为他们认为“假我”相对于“真我”是轻松的。
据我观察,其实并不然。
在“假我”中,有时他们不得不去做他们不喜欢做但又必须要做的事。譬如,为了能够有多点的薪资向老板陪笑。
很多人同样认为,“真我”是相当累的。
他们一向认为,生活在静谧、思索或回忆中度过那是自找没趣。可是,“真我”的自在哪是“假我”能够体验到的呢?
因此,“假我”未必总是轻松,“真我”也未必纯属疲惫。
6
“真我”彰显着独特。
“假我”暴露着平庸。
不要妄想全盘否定你的“假我”。因为事实表明,你毕竟源于大众。
也不要一味地追随“假我”。因为,那毕竟不是你。
7
我们都是冒失鬼。我们都奔赴在人生的道路上。
一路上,我们总会丢落“真我”。
差别在于,有些人总懒得捡起;有些人偶尔捡起;有些人时刻担心丢失。
而接近人生的终点站时,一些人懊悔;一些人遗憾;还有一些人自足。
写于2010年10月27日下午
【责任编辑:可儿】
西安正规的癫痫医院哈尔滨市哪所医院治疗癫痫治癫痫的医院